南京话剧走过60载,一代代“流量担当”重回舞台

2020-12-04 17:46:00   浏览:842  

甲子弦歌,戏剧芳华。12月4日下午,一场特别的演出在江苏大剧院拉开帷幕,成立六十周年的南京市话剧团以优秀剧目回顾展的方式庆生,从建团以来创作的170多个剧目中精选出11个优秀剧目片段,部分片段邀请作品原班人马登台演出,一代代的“流量担当”串联成南京话剧的发展历程。

《同志,你走错了路》创排于1961年,是南京市话剧团成立后打造的第一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作品。时隔近60年后,当温业青、贺松寿、吴其协、魏昌梅、王露明5位当年的演员重回舞台,已是耄耋老人,有的还拄着拐棍。但别看他们只是坐在凳子上拿着台本诵读剧本,但却立刻把观众拉到了一个具体的场景之中。什么叫用声音演戏?五位老艺术家用各具色彩的声音、张弛有度的咬字、声情并茂的演绎给出了最好的答卷。“当年,我们是青海省话剧团的演员。1961年,青海省话剧团撤销,但是南京愿意全盘接收我们。我们一大帮人,坐了两天的火车,从西宁来到南京。”回忆起加入南京话剧团的最初,88岁的温业青感慨万千。

话剧《家丑外扬》改变自苏联剧作家盖利曼的代表作《家丑外扬》,通过一个突发事件对于夫妻间关系的巨大影响,折射出婚姻生活的困境。话剧《大江奔流》1998年演出,以震惊全国的无锡新兴公司特大非法集资案为创作背景, 塑造了以程之光为代表的一批热爱人民、忠于党的事业、嫉恶如仇无私无畏的纪检干部形象,充满了对现实的深切关注及直面现实的勇气。事隔数十年后,陈怡安、何春梅、董炳舜的昔日重来,依旧光彩夺目。什么叫话剧腔?不是端起架子拿腔拿调,而是打开生活每一个毛孔的胸腔共鸣。“按现在的说法,陈怡安老师当年可是我们话剧团的流量担当啊!”主持人激动地说。

很多人不知道,话剧其实是一种舶来品,十九世纪末才传入中国。然而就是在这短短的百年时间里,话剧在中国不仅没有水土不服,反而不断发展、壮大,承载起真实地反映社会现状、社会风貌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功能,深深地受到了人们的喜爱。1960年,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南京市话剧团。经过六十年的风雨变迁,南京市话剧团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国有文艺院团,并凭借一系列成功的剧目以一家市属剧团的身份在国内戏剧第一方阵夺得一席之地,在全国戏剧圈内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1989年,在南京市话剧团承办的小剧场戏剧节上,就出现过16个剧目,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的情况。还因上演剧目多,场次多,被观众和社会称誉为“出戏快,敢啃硬骨头”的演出团体。

“一个团的面貌是由创作剧目来决定的。”赵家捷1988年兼任南京市话剧团团长,从事话剧行业近四十年来,先后创作大型话剧十余部。从第一部作品开始,赵家捷便大获成功,《傅尔外传》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改编拍摄成彩色故事片;《天上飞的鸭子》成为八十年代中国小剧场话剧代表作;主旋律作品《大江奔流》和《秦淮人家》分别获得文华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不想混日子,把人家成功的戏拿来排一排,完成演出任务,上座,卖卖票。我们要搞自己的戏,一个作品表明一个作者的艺术观点、世界观……”

扮演话剧《杨仁山》的是南京市话剧团副团长杨彦。他印象深刻的是2004年入团考试时的经历。“我当时准备的是独白《丑娘》,考试的时候被考官打断了,我心里一直犯嘀咕:是不是我演得不好?”杨彦说,当他走出考场的时候,导演肖明也赶了出来,并对他说,孩子,不是你演得不好,是时间有限。“那刻,我特别感动,前辈们爱惜、呵护年轻人。”

南京话剧团团长常小川介绍说,60年来,经过南京市话剧团几代人的努力,剧团规模不断扩大,演出形式不断创新,演出领域不断拓展。近十余年来,南京市话剧团先后排演了《大江奔流》《秦淮人家》《平头百姓》《沦陷》《高速年代》《一叶知秋》《枫树林》《南京攻略》《民生巷11号》《雨花台》《一代楷模》《五个夜晚》《风雨秦淮》《行知先生》《杨仁山》等大型剧目十余部。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特别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目奖、话剧百年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一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五次进入我国艺术节,四次夺得艺术节大奖。还不断扩大对外交流,曾经出访日本、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建团以来的演出场次超过5000场,观众达数百万人次,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荣光的背后,是南话人舍生忘死的奉献。2013年,话剧《枫树林》摘得第十四届“文华奖”的“文华大奖”,主演于东江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表演奖。接演这部戏的两年前,于东江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此时,他身体还未恢复,就接下了这部“三大”的话剧。“《枫树林》是大激情、大台词、大运动的话剧。舞台又是个斜坡,在舞台上不停地奔跑,全家人都替我捏了一把汗。”于东江说。

当天演出的十一个优秀剧目片段,都是南京话剧团的代表作。顺着时间线捋一遍,既满足了观众的戏瘾,也展现了南京话剧团直面现实、勇于创新的创作面目。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观众更有知识,更有主见,兴趣更多样;经典话剧、严肃话剧、小剧场话剧……话剧的面貌也越来越多元。在分众时代,南京的话剧也将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中,迎接下一个甲子的期望。

交汇点记者  陈洁

编辑: 陈洁